“癞疙宝”的“耳屎”一公斤能卖八万元,你知道吗?今年7月,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黄联关镇黄水塘村涨中宝,记者见到了上万只“癞疙宝”被养殖在林下的“秘密”基地。而这些被大家看来丑陋、恶心的“癞疙宝”,却浑身是宝,它们的学名叫蟾蜍,其分泌的毒液一公斤能卖至少8万元,为凉山西昌创造了上千万元的年产值。
外形丑陋的蟾蜍变身“金元宝”,带动当地村民增收,为凉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助力,一幅村美民富的林下经济振兴画卷正缓缓展开……
一只蟾蜍能毒死三个成年人
松树林里,微风徐徐,气温恰到好处。突然,数千只“癞疙宝”从树林下遍布的洞里跳出,聚集成密密麻麻的几堆,开始悠闲的午餐时光。“看上去有点吓人!”记者心里有些打鼓,但最终心一横,精准地逮住一只。这只蟾蜍摸起来冰冰凉凉,身上的“疙瘩”有些剌手,被“拿下”之后就呆住了,鼓着两只“无辜”的大眼,不一会儿,竟“飙”出水来。
“它都被你吓尿了!”养殖基地负责人、西昌富华金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耀华不禁笑着说道。
“蟾蜍性格很温顺,胆子很小,但非常值钱哦。”丁耀华手捧着一只蟾蜍,向记者介绍:“一只蟾蜍携带的毒液,能毒死三个成年人!”丁耀华说:“放心!它的尿液是没毒的。蟾蜍的毒素来自于肝脏,它的毒液主要存储于耳后腺当中。它身上飙出来的乳白色液体就是蟾酥,但养殖的蟾蜍一般不会主动释放毒液,除非受到极大的刺激。”
就是这“毒液” 一公斤价值八万元涨中宝
“我们养殖的蟾蜍品种是中华大蟾蜍,它是目前仅有的能入药的两种蟾蜍之一,它分泌的毒液是一种顶级药材——蟾酥,目前一公斤至少可以卖到8万元。”丁耀华指着柜子里陈列的蟾酥样品介绍:一只蟾蜍能产生0.06~0.1克蟾酥,而我们从养殖的蟾蜍耳后取下来的蟾酥,其有效中药元素含量超过了9%,远高于国家标准的7%。
“蟾蜍可以说浑身是宝,除了蟾酥,它褪下来的蟾衣,由它制成的干蟾等,都是珍贵的中药材。”丁耀华表示,蟾酥是六神丸、梅花点舌丹、麝香保心丸等经典中成药的主要成分,富华金蟾公司为雷允上等知名药企稳定供货;蟾皮是华蟾素类药品、安替可胶囊、季德胜蛇药片等药物的关键原料,用于抗肿瘤、抗病毒,该公司又与华润三九等药企建立了长期供销合作。
林下养蟾好处多:产值达到原来的六倍以上、成本降低
“之前我们在一体化养殖池里养蟾蜍,从种苗到成蟾都在一个棚里,一亩出栏1万只左右。”丁耀华指着面前正改建的大棚介绍:“以后我们就在大棚里培育种苗,种苗出产量是原来的十倍,再将种苗投入林地里,一亩林地能出产1.5万只蟾蜍,总产值能达到原来的六倍以上。”
林下养蟾竟能将产值提高至原来的六倍,这是为什么呢?丁耀华带着记者走进林下蟾蜍养殖基地,他介绍,蟾蜍的习性就是喜湿、躲荫、爱打洞,林下才是它们最终的归宿。
丁耀华说,林下养蟾除了产值增长,还有这些好处:1、降低了养殖成本。为方便蟾蜍躲荫,一体化养殖池要种植黄豆、玉米等作物,还需要人工除草,而林地提供了天然的躲荫环境,杂草也少,土地较松软,适合蟾蜍打洞,其中的枯枝烂叶还会生虫,方便蟾蜍捕食。2、反哺林地。蟾蜍的粪便可为林地及林下作物提供养料,林地里还种植了淫羊藿等珍贵药材,一亩还能增收数千元。
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数百名 中老年人成了技术员
“我们在建立之初,便以林下种植养殖立体化建设为目标,致力于推动中药材原产地加工基地发展,带动周边广大农户致富。”丁耀华告诉记者,他们的员工大部分在50岁以上,都是当地的村民,从2019年项目启动到现在,这些村民已经被培养成养蟾蜍的技术骨干了。“养蟾蜍不是什么体力活,老年人也能干,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月收入6000元,原来他们一亩地的月收入才几百元。”丁耀华说。
记者从西昌市林业和草原局获悉,目前,西昌市的蟾蜍养殖基地年出栏蟾蜍超100万只,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,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数百名,实现工资性收入1000余万元。推广林下养蟾后,基地未来种苗供应能力可达2000万只,并通过与华润三九等药业合作,开展养殖与加工,预期产业产值可达7亿元。
(川网传媒·四川手机报记者 梁思凡 实习生 王梓恒)
顺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